个人简介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队伍 > 固定人员 > 丁立平教授课题组 > 个人简介

      丁老师照片2.jpg

丁立平教授

2008年至今,陕西师范大学

博士后,University of New Mexico美国)2008.04-2009.05

访问学者,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美国)2006.09-2007.09

博士,陕西师范大学,2004.09-2007.0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2012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1

电话:029-81530789

E-mail: dinglp33@snnu.edu.cn

 

1. 超分子聚集体荧光传感器;

Supramolecular aggregates-based fluorescent sensors;

2. 交互响应性区分识别传感体系

Cross-reactive discriminative sensing systems

 

Liping Ding, as principal investigator of 3 project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1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of 2 projects supported by Shaanxi Province, has published over 50 international papers on Chem. Soc. Rev., J. Mater. Chem., ACS Appl.Mater. Interfaces, and Langmuir, etc., and issued 4 patents. In 2011, Dr. Ding was selected as “Young Scientific Star” of Shaanxi Province, and in 2012, she was selected by the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 Support Program.Her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 are constructing of amphiphilic aggregates-modulated discriminative fluorescent sensors and studies of their pattern recognition ability, and probing the modulation principle of amphiphilic aggregates on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fluorescent prob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ross-reactivity of sensor systems.

丁立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1项,陕西省科技厅项目2项。在Chem. Soc. Rev.J. Mater.Chem.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Langmuir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2011年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目前主要从事基于两亲分子聚集体调控的区分识别型荧光传感器的构建和指纹图谱区分识别性能研究,探究两亲分子聚集体对探针分子的光物理性质调控规律以及传感体系交互响应性形成的依赖因素。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亲分子聚集体荧光传感器的交互响应和指纹图谱识别研究(21573140),经费(78万元),执行时间(2016.01-2019.12),丁立平,曹源,王刚,范俊梅,宫薇薇,张园园,朱冰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化学组装荧光薄膜传感器阵列化及其传感性能研究(21173142),经费(60万元),执行时间(2012.01-2015.12),丁立平,王渭娜,何刚,刘太宏,刘渊,曹源,王玲玲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单分子层化学的荧光传感薄膜传感性能拓展的新途径(20803046),经费(19万元),执行时间(2009.01-2011.12),丁立平,刘凯强,陈钿,吕凤婷,何刚,李慧慧

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具有指纹图谱响应特征的荧光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有害化学物质区分检测中的应用(NCET-12-0895),经费(50万元),执行时间(2013.01-2015.12),丁立平

5.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化学组装荧光薄膜传感器阵列化及其传感性能研究(2011KJXX48),经费(20万元),执行时间(2012.01-2013.12)丁立平,辛云宏,刘太宏,刘渊,彭浩男,王红月,曹源

6.      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团队项目,基于超分子组装的荧光化学/生物传感器及阵列(GK201301006),经费(30万元),执行时间(2013.01-2015.12),丁立平,杨鹏,刘静,彭军霞,鱼春萌,王世怀,雷海瑞

 

1.      为本科生讲授《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双语)》和《胶体与界面化学(全英语)每学年100学时,授课人数约150人;

2.        培养博士1名,硕士12名;其中两名硕士分别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  两亲分子聚集体荧光传感器迷你阵列对金属蛋白的区分识别

设计合成了两种含亲水性连接臂的双芘衍生物并将两个化合物分别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进行组装,制备了由个两亲分子聚集体荧光传感器组成的迷你阵列。光物理性质研究发现CTAB聚集体可以调控双芘衍生物的荧光发射,实现单体和excimer的多重荧光发射。传感性能研究发现,由于蛋白质与组装体之间不同的结合作用、蛋白质对荧光探针不同的猝灭机理及蛋白质与组装体结合导致的组装体聚集状态的改变的不同,此迷你传感器阵列在缓冲溶液HEPES体系中可实现对五种金属蛋白即血红蛋白(Hb)、肌红蛋白(Mb)、铁蛋白(Ferr)、细胞色素c(Cyt-c)及乙醇脱氢酶(ADH)的多波长交互响应和区分识别。该工作不但实现了迷你型传感器阵列对多种蛋白质的区分识别,而且两亲分子聚集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响应灵敏度,检出限可低至皮摩尔级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6, 8, 35650

基于两亲分子聚集体的荧光传感器迷你阵列对金属蛋白的区分识别示意图

2.  单一荧光化学传感器对重金属离子的区分识别

设计合成了经极性连接臂介导的中性双芘荧光探针,将其与SDS组装体组合,构建了超分子组装体荧光传感器。研究发现,该传感体系对所考察的10种重金属离子表现出多种响应模式。通过采集其单体发射和excimer发射等不同波长下的荧光响应信号,实现了对多个金属离子的指纹图谱识别。PCA数据分析发现,该荧光传感器可对6种重金属离子进行有效区分。对照实验表明,该探针的连接臂极性对其交互响应性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时间分辨光谱研究表明,中性双芘荧光衍生物连接臂的极性决定了其在表面活性剂组装体内存在的位置,极性连接臂有助于其位于聚集体与水的界面,从而对金属离子的引入更加敏感,尤其对金属离子导致的聚集体构象的变化,可作出多重信号响应。该工作实现了基于单一荧光小分子的区分识别型荧光传感器的构建,为指纹图谱型荧光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J. Mater. Chem. A, 2014, 2, 18488)。

单一荧光化学传感器对重金属离子的区分识别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