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队伍 > 固定人员 > 陈亚芍教授课题组 > 个人简介


陈亚芍 教授

2000.04至今,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1996.04-2000.03,日本茨城大学,博士

电话:029-81530795

E-mail: yschen@snnu.edu.cn


  1. 生物医用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等离子体表面改性与表面组装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assembling of biomaterials by plasma

  2. 功能性表面活性剂的制备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surfactants

  3. 应用胶体化学

      Applied colloid chemistry

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离子体表面改性与表面多分子层组装、应用胶体化学以及功能性表面活性剂的制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Plasma Chem. Plasma Process.Surf. Coating Technol.Applied Surf. Sci.Mater. Chem. Phys.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6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15年陕西省科技二等奖1项和2014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Mainly engaged in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plasma and multi-molecular LBL assembling of biomaterials, applied colloid chemistry,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surfactants. In recent years published 90 papers in various academic journals, more than 50 SCI source journal articles, and authorized 16 invention patents. Won second prize in Shaanxi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first prize in Shaanxi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 面上项目,镁合金表面多尺度组装体的构建及其抗菌可控(21773149),64(万元),执行时间(2018.01-2021.12),陈亚芍等

  2. 面上项目,生物耐蚀抗菌性的镁合金表面的多层分子组装(21273142),82(万元),执行时间(2013.01-2016.12),陈亚芍等

  1. 为本科生讲授《物理化学》,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胶体与界面化学》

2. 每年指导3-4名本科生进行研究型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在物理化学专业和材料化学与物理专业培养博士生5名、硕士生近50

3. 教学获奖:

(1)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课程群的物理化学课程新体系构建与实践,第一完成人,2014

(2) 国家级物理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主持人,2013

(3) 国家级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教学团队,第二成员,2008

(4) 国家级物理化学(含实验)精品课程,第二主讲教师,2005

(5)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构建物理化学课程群,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第二完成人,2011

(6)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物理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第一完成人,2007

(7)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3

(8) 宝钢教师优秀奖获得者,2009

(9) 陕西省教学名师,2008

 

1. 利用化学键合作用和静电作用在镁合金表面构建多分子膜层及其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抗菌性研究

利用阴极和阳极液相等离子体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原位制备了氧化物膜层,有效地改善了镁合金的生物耐腐蚀性;通过点击化学反应、酰胺化反应、层层组装技术等不同方法,引入生物相容性、抗菌活性分子,在含氧化物膜层的镁合金表面构建了MgA/MAO-MPTS-PEGMAMgA/MgO-MPTS-PMPCMgA/MAO/(PLL/ALG)30MgA/MAO/PMPC(Ag)MgA/MAO-PMPC-CB[7](Ag)MgA/MAO-[P(DOP-co-DMAEMA+)/(DS-Ag)]35MgA/MAO-[P(DOP-co-DMAEMA+)-(Ge/Ch)]25等一系列多分子膜层体系,实现了镁合金表面复合膜层的多功能化,有效地提高了镁合金的生物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有望成为医用镁合金植入器械具有吸引力的候选涂层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不同镁合金样品的动电位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图

不同镁合金样品表面血小板粘附SEM

(a) MgA; (b) MgA/MAO; (c) MgA/MAO-MPTS-PEGMA

2. 镁合金表面层层组装聚电解质及其抗血小板黏附和抗菌性能研究

利用层层组装技术,在微弧氧化处理的镁合金(MgA-MgO)表面构建聚电解质多层膜,从而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和生物活性。其中,溶菌酶(Lzm)作为聚阳离子,明胶和羟基磷灰石复合物(Ge(HANPs)作为聚阴离子,聚乙烯亚胺(PEI)作为过渡层。通过SEMXPS表征证明,[Ge(HANPs)/Lzm]50成功地组装在MgA-MgO表面上。通过接触角测试表明,MgA-MgO-PEI-[Ge(HANPs)/Lzm]50的表面表现出良好的亲水性,与原始MgA相比,接触角由45.1o降低到24.5o。动电位极化曲线结果表明,MgA-MgO-PEI-[Ge(HANPs)/Lzm]50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与原始MgA相比,腐蚀电流减少约4个数量级。MgA-MgO-PEI-[Ge(HANP)/Lzm]50表现出良好的抗血小板粘附性能,并显示出对大肠杆菌(92%死亡)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6%死亡)的优异抗菌活性。

 

3. 基于Gemini 型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辛二酸钠pH响应体系的构建及其对紫杉醇可控释放的研究

基于表面活性剂C12-6-C12·2Br和辛二酸钠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构建具有pH响应性质的表面活性剂自组装体系。通过控制体系pH大小,利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聚集体粒径和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C12-6-C12·2Br和辛二酸钠形成的自组装体系具备显著的pH响应特性,随着体系pH的降低,可实现组装体从胶束-囊泡的转化。利用静态荧光光谱仪对pH变化过程中聚集体微极性及紫杉醇释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12-6-C12·2Br和辛二酸钠所构筑pH响应特性组装体系在不同pH下,其微极性均发生明显变化,且对紫杉醇表现出优异的控制释放性能。